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竞争最激烈时,专车市场一年几乎烧掉200亿人民币。在近期火爆的共享单车行业,各争夺市场的公司都对烧钱数目三缄其口,但“局部盈利”的官方话术,也暗示了其总体亏损的现实。估值500亿,背靠中国平安、腾讯和蚂蚁金服“三座大山”的众安保险2016年第一季度亏损近4亿元,主要险种全部亏损。
烧钱发展的模式在目前的中国贯穿着创业公司起步、成长到站稳脚跟的每一个阶段。仅靠烧钱是否能扭转盈利能力不足,政策变动和自身业务模式问题给网创公司的负面影响呢?
ofo与摩拜单车——运营成本高 盈利能力不足
ofo与摩拜单车两家为争取市场占有率,在各大城市快速大量投放单车,紧跟而来的车辆成本、车辆返修成本、人力监管和物流成本都是烧钱项。此外,双方还展开价格战(“免费骑行”,“充值优惠”,“红包车”)以争夺市场。2017年3月21日,ofo宣布其日单量超过1000万。从试行开始,到日订单量超过1000万,只用了1年9个月(淘宝从建立到日订单量过1000万用时8年,滴滴用时3年半)。
支持这种快速扩张的是快速、密集的融资。据钛媒体报道,截止至2017年4月,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共计融资90至100亿元人民币。其中摩拜单车与ofo融资额相加即超过80亿元人民币,约占行业总融资额的85%。
ofo融资历程
来源:IT桔子
摩拜单车融资历程
来源:IT桔子
然而规模的增长不能掩盖盈利能力的不足。摩拜单车与ofo在升级之后,每辆车需要3个月至半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单车损耗、调度在内的庞大运营维护费用。共享单车行业本身产生大量车辆和人力成本,靠单次使用的收入却不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仍处于不停寻找投资者阶段。
然而规模的增长不能掩盖盈利能力的不足。摩拜单车与ofo在升级之后,每辆车需要3个月至半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单车损耗、调度在内的庞大运营维护费用。共享单车行业本身产生大量车辆和人力成本,靠单次使用的收入却不高。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仍处于不停寻找投资者阶段。
打车软件之争 —— 一家独大后依旧亏损
滴滴打车成立于2012年,在和快的打车、Uber中国进行补贴大战后,完成了两次并购,暂时形成了垄断局面,目前估值约500亿美元。从现有的公开信息和各种“被曝出”的资料来看,滴滴出行从2014至2016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和2016年的亏损金额均超过100亿人民币。腾讯科技也做过类似估算。如今,即便已经把平台抽成比例调高到了27%,滴滴也仍在亏损,并未摆脱“烧钱”困境。
滴滴出行融资历程
来源:IT桔子
4月28日,滴滴宣布完成超过5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研发。如果说,早期投资方看重的是滴滴打通移动支付入口的能力,那目前则是滴滴的移动出行大数据,吸引了对自动驾驶与智能出行感兴趣的软银和国家资本。
滴滴是一家典型的从烧钱中走出来的独角兽,即便现在形成垄断,抬高了抽成比例,仍未能扭转亏损。受网约车政策变动因素影响,滴滴平台司机收入锐减、车辆减少一半,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当中。烧钱壮大的业务模式并不能保证一家独大后的一帆风顺,外部因素变动便可使其元气大伤。
众安保险——核心业务亏损,烧钱烧出的畸形发展
成立于2013年11月的众安保险,被称为“世界上首家真正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由阿里、腾讯、平安保险三家立案后组建。2015年6月,众安获得摩根、中金、鼎晖等顶级财团A轮投资,同时也创造了成立17个月,估值500亿的神话。
初看数据不错,但实际其业务发展却很不健康——
众安保险在保险业务上,主要依赖背后的股东。阿里的退货运费险一直占其保费收入7成左右,仅2015年双11一天,众安就售出2.1亿份运费险,总保障金额超过133亿元;2015年占收入12%的意外险,源于与携程合作的航空险。
目前其他主要险种都在亏损。2015年,众安保险排名前五的险种,前四名都处于亏损状态。备受关注的“车险”并未单独列出,与退货运费险共同划入了“其他保险业务”,而后者一直是众安保费收入和利润最高的险种,由此可看出车险业务实际表现并不乐观。据业内人士透露,这款产品的实际保费收入可能还停留在数千万元量级。
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据年报显示,众安2014年综合成本率为110.0%,2015年升至121.1%;其中费用率为45.8%,赔付率为75.4%。2016年中旬,众安保险CEO陈劲承认:“众安成立以来综合成本一直超过100%。”
保险业务亏损,渠道依赖股东,盈利仅依赖投资,众安畸形的业务模式,导致其利润波动大,很难规避市场风险。2016年第一季度众安净利润亏损近4亿元。两家互联网大公司加一家保险业务公司的组合,并未发挥出大数据+保险模式的优势,或与初衷相违。
烧钱模式难以持续
烧钱模式不存在壁垒,即使滴滴已经垄断,也无法招架新对手重新挑起烧钱竞争,这样优惠政策难以结束,业务很难回归正常从而盈利,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资本注入会掩盖现有模式的缺陷,例如ofo和摩拜,尚未探索出盈利模式,却依靠烧钱维持扩张,众安保险业务巨亏,却依靠烧钱获得保单。本该尽早探索出健康业务模式的创业公司,却盲目扩张,烧钱助长了畸形发展;
烧钱模式走出的公司在降低烧钱率时,会流失大量价格敏感型用户,烧钱率迟迟不降会导致资本失去耐心最终撤出,带来更大危机。
互联网企业需要尽早找到健康可持续的业务模式,把重心放到形成价格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尽早摆脱烧钱怪圈,走上盈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