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歧视



在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在薪酬方面,1970年,女性可以挣得相同或者相似岗位上的男性薪酬的59%。四十年后的2010年,这个数字是77%。

在同等岗位上的职业表现和潜在提升方面,女性遭受着来自异性和同性的双重歧视。

在家庭中也是这样,两性不平等依然明显。举例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养育照顾下一代是女性的天职。当被问到“是否希望另一半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5%的女性和46%的男性回答“希望”。

诚然,平权已经比过去进步了许多,但是性别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于各个方面。

女性仍然在领导层中缺席。领导力野心的差距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领导层中的性别不平等才应该负更大的责任。全世界只有20%的议会席位由女性担任;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女性CEO只占据了可怜的5%。

性别刻板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女性的形象从不和“充满雄心”和“专注事业”这类词语挂钩;一旦往这些方向靠拢,她们就会遭遇“强硬专横”甚至更糟糕的评价。这些从孩提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刻板印象,无时无刻都在压抑和消磨女性的职业理想。

同样,男性似乎总是天生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理想状态和两者之间的完美平衡;而整个社会和媒体都在不断地向女性灌输,她们只能在事业和家庭中一直妥协,“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于是,很多女性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回家照顾孩子。

回归家庭的女性似乎比仍然留在岗位上的女性在道德上站得更高一点。于是职业女性愈发感到对家庭愧疚,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上也更加犹豫不决。这两个群体之间便有了太多没有必要的相互指责和打击。

两性平权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外部压力,自我怀疑也在进一步束缚着女性的发展。

妄自菲薄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加常见,她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女性在职业上越成功,她们就离本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要求越远。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成功”这四个字对于男性来说是加分,而对女性来说是减分。在这个逻辑之下,成功的男性被众人赞扬,然而成功的女性就认为是“固执”,“不擅长团队合作”。而好感度在职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时,女性就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对待。

然而,努力挤进社会给自身设定的期望形象的框框条条中也不会有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顺从期望”就意味着,女性不能太有雄心壮志,不能对眼前的机会太过积极。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不管怎样做都会有漏洞被指责。

不幸的是,为了消除性别歧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很多时候女性只能借助于外力因素。比如搬出业内“同工同酬”的规定,依靠某位上级的帮助,等等。

在家庭中的压力也无时无刻存在着。母亲总是被要求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这种要求无形中对在职妈妈们施加了道德压力,尽管有研究表明,有孩子之后仍然工作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任何消极影响。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管理自己的负罪感同管理自己的时间一样重要。从实践经验来看,完成并享受手头的任务,比光惦记着自己有什么还没做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