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现象比人们想想象中的更普遍,这是知识缺乏的直接体现。
人们总是以为人类是理性的,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动物”开始,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康德的“要用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古往今来人们都达成了一种共识: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性的。
但事实一定是这样吗?
简单来说,结论不是基于知识可以称之为非理性。所以,小男孩试图爬上树梢试图摘月亮的行为是理性的,但是清楚知道月亮有多远的成年人这么做就是非理性的。
大体上可以说,知识的广度在定义行为是否理性中起决定性作用。举个例子,以前的人一直以为天鹅是白色的,直到大量的黑天鹅在澳大利亚大陆上被发现之前,这是完全理性的一种猜想。
理性的反面是愚蠢,不是非理性。非理性指的是故意忽略处处可见的知识。比如坚持认为某位简历完美贴合需求的求职者不适合这份工作。
所以,非理性的行为都是故意的,不是自然的。
非理性在股票市场中总是不断发生,很多人愿意持有已经大跌特跌并已经毫无起色的股票。理性的做法是能获得收益就持有,不能就及时止损。所以说,人总有些方面是非理性的,那么群体呢?
群体的非理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与群体冲突上。事实上,一些组织结构鼓励利己行为,往往是在牺牲整体利益情况下让小部分人受益。
情绪产生非理性思考——找不到保持我们的信念的反例也是。实际上,人们比以前更多地寻求信念上的确认和支持,尽管相反地去批判然后再看信念是否经得起质疑是更理性的做法。
因此,我们怎样才能变得更加理性?
依靠数据的力量。经济学,心理学和媒体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基本的统计学知识,这不是一种巧合,这充分说明了统计学是可以帮助你有效降低作出错误和非理性选择的可能性的一门学科。
举个例子,有一项研究问被试者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平均每天会有45个孩子出生的医院和一个平均每天会有15个孩子出生的医院,在一年之内,哪个医院会先出现“60%的新生儿是男的”的情况。大多数被试者都会认为,两家医院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统计学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解释,应该是小医院更有可能会出现“新生儿60%是男的”的情况。为什么?
当你进行一次已知概率的随机试验越多,该事件的观测频率就会越来越接近他们的发生概率。这就叫大数定律,因为样本容量越大,真实频率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大医院会更多地出现男新生儿和女新生儿各占一半的情况。
总结:
在做大决定之前不要着急。
增广见闻,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