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工作可视化,手头一次只做一件事

你的注意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每日所见的人、事、物全都在争夺你有限的注意力。人脑在面对多重任务时并不能全力以赴,这也是你最好不要一心多用的原因。

麦吉尔大学行为神经科学教授利维坦认为一心多用其实是在耗费你大脑的能量,“在任务间切换会耗费体力,比起只专心做一件事来说,一心多用让你更疲劳”。
用个人看板工具吧!

这是一个真正有效的任务管理系统。它不仅容易操作,而且能让你不再在多重任务间切换,并且能更快的够保证你完成你设定的目标。

看板(在日语里是公告牌的意思)是为了达到及时生产(JIT)而采用的一种生产管理系统。丰田公司的工程师大野耐一发明了这一大幅提高效率的生产管理系统。
看板管理很简单,你需要在卡片上写上必要的信息,还需要一个你可以排列这些卡片的板子。

它的好处就是,可视性非常强。你一眼就可以尽览你有哪些工作需要做,哪些是正在做的,哪些应该优先处理,哪些已经完成。简单的说,看板管理法可以在整体上帮助你提高效率。
看板不仅在项目管理领域很流行,很多人还把看板引入了个人生活的安排中。Trello, SwiftKanban,和KanbanFlow都是很流行的运用看板管理法的app。

因此,个人看板就是管理个人事物的系统工具。它的理念是对要处理的事和时间的自我管理。从很多方面来说,看板管理法在机会与成就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它的核心原则是:让你的工作可视化,手头一次只做一件事。​​​​

极简主义的重要步骤:网络极简与克服成瘾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我一直在测试自己对于践行极简主义的边界在哪。我扔掉了所有的衣服,搬走了家具,睡在地板上,换了工作,以骑自行车代替开车。

大多数人在极简方面只停留在丢弃物品上。物质负担是精神负担的外在表现形式。可是你尽可以扔掉所有物品,每天穿同样颜色的T恤衫,可还是被精神负担所累。比如你在购物、性、看A片、做按摩、喝酒和玩游戏这样的事情上的沉溺不可能随着你扔掉多余的衣服裤子和玩具而也烟消云散。

扔掉物质负担确然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多人连这一步都做不到。而新如今网络造成的负担与物质负担一样有害。想一想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点赞之交?再想一想你每天都会刷的那些社交媒体平台。

毋庸置疑,你社交网络上90%的朋友都是无效社交,并且他们本不应打扰你的日常生活。当你无休止的刷那些新闻和视频时,你只是让你本就不足的注意力更加分散而已。

以下是一些针对减少网络负担的有效建议:

• 发文时使用文字,减少图片。多数图片并无实际意义且耗费网络空间和人的注意力。

• 写作时语言清楚、简洁。避免形容词的使用。如实描写即可。

• 不要沉迷于与好友聊天,一般朋友和泛泛之交就更不用。把宝贵的时间用在与不同领域的精英、专家交流上,或者是其他同在极简道路上的朋友。

• 吸烟、喝酒、玩游戏、看A片会麻木你的感官。当你对这些上瘾时,你只能依靠他们来体会人生了。可是生命是远超于这些东西的。高级的感官刺激来自于目标的达成,而非这些令你心理、生理成瘾的东西。​​​​

Digital minimalism and tackling addiction are crucial steps to minimalism



I have tested the boundaries of minimalism over the last 12 months. Throwing all my clothes away, removing furniture, sleeping on the floor, changing jobs, cycling instead of driving.

Most are stuck at the stage of removing excess physical items. The physical excesses are manifestation of the emotional excesses. One can throw everything away, wear the same colour shirts, and still suffer from excesses of life. For e.g., your indulgence in expenditure, sex, pornography, smoking, massages, liquor and gaming cannot be removed just because you threw your extra shirts, pants and toys away.

Removing physical excesses is a good first step. I don't know of many people who have moved on from this first step. Digital excesses are as toxic as physical excesses. Think about the number of connections and friends you have on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Consider th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you access on a daily basis.

Suffice to say, 90% of your connections are useless and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isturb your daily life. Your decision to scroll though endless news and videos are mere "comfort food" to replenish your acute deficiency in your ability to focus.

Here are some practical steps to reducing digital excesses:

       Blog with words, use less pictures. Most pictures are not plagued with useless   illustrations that not only take precious web space but also attention.

  1.        Write clearly and simply. Adjectives are not appreciated. Tell things as they    are.
  2.        Remove your addiction to chatting with close friends, friends and even    acquaintances. Reserve time to connect only with champions (subject matter    experts) and friends on path to minimalism
  3.        Smoking, drinking, gaming and pornography numb your senses. You depend    on these things to experience life when addicted. Life is beyond these  elements. Find exciting through achieving goals, not through these digital and  physical addiction 

极简主义如何帮助创业


极简主义的基本概念可以帮助你用最少的资源达成最佳的效果。这与精益管理和精益商业版图等成功的管理框架相一致。

传统的商业模式要求你在开始行动之前就要做周密的规划。这是假设你可以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极简主义的观念则教你做最少的事情以获得客户反馈。

快速的客户反馈可以让你根据实际的市场信息来调整你的产品。

例如,你可以投入一个便宜的实验模型并询问顾客他们的意见,随即相应地调整你的产品。这比起基于你的研究来研发整个产品要好太多了——那样的话在随后进行替换会非常昂贵。

成为一个极简主义者有助于你去排列任务的优先次序。任务需要消耗资源,或者是精力,或者是资本。把最重要的任务和非关键的任务区分开。创业最重要的要点就是以尽可能少的现金流而尽可能长的生存下去。

一些有助于排列任务优先次序的工具

Trello — 看板式项目管理

Asana — 分配你的任务,跟踪和制定责任

Slack — 群组聊天,文件共享,代替邮件​​​​​​​

富有成效的工作原则


你可以赚钱,但你无法赚得时间。列一个主任务清单来让你的时间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时间和金钱一样需要管理。你应该计划出日常,每周和每月的活动,以便你用最有效的方法来花费你的时间。例如像Trello,Asana,Wunderlist这样的工具有助于你写一个计划清单。

主任务清单包含你需要完成目标所需做的所有事情。当你完成后,将这些内容分为两类:计划行动和下一步行动。

计划行动是首要任务,需要较小的行动步骤,而且可能需要几天或几个月才能完成,如整理你的厨房或规划一个非现场研讨会。

下一个动作是一个可以让你前进的单一的步骤。

主任务清单的一个要点是让你免于将大量的任务同时浮现在脑海里。

你需要毅力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了解自己的弱点并找到一个平衡。

注意力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你需要毅力来指导和控制它。

每天,你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事情上,因为注意力不是无穷的。

专注于工作,必须平衡生活中你对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你的日常活动应该为你的注意力持续提供辅助。有些人在散步后更加专注 ,而其他人在工作后更好地集中精力。

饮食和睡眠习惯应该和你的注意力模式一样,以同样的方式听音乐或独处或进行社交生活。

关键是要找到可以支持你的注意力并且让注意力持续的活动!​​​​​​​

Simple personal investment plan


Save a fix percentage of your income.

Insure yourself for the entire loss of income assume you cannot work from the time of insurance purchase to the time of your retirement. Choose the cheapest insurance product. Plain products like term is better.

Invest your savings into index funds. I can't stress this enough. http://www.alexlew.com/p/why-passive-investing.html?m=1

Your portfolio should be diversified across regions and into stocks and bonds. 

Rebalance every year.


使用我们的权利改变社会


一个公民平日里所做的选择不应仅仅是以法律和是非判断为标准。更重要的是,你想要为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当你面对不公时保持沉默,也就是对正义倒戈相向。当你面对欺凌时畏缩不前,也就是为暴力摇旗呐喊。当无人为孕妇让座时你也无动于衷,你就放弃了行使你的权利的机会。

人们行使权利是为了表明态度。人都会有不满。遇到不公平不公正的时候更是会争吵。关键就在于,在面对不公时,在弱者求助时,在穷人挨饿时,你运用你的权利表明态度。如果人只有当自己成为了不公平的受害者,才会有所反应,那有什么用呢?我们不需要把正义和平等的主张留给其他人。我们自己拥有这份责任。

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历经失败洗礼后的意志。弱者惧怕失败所以选择轻松模式。从策略上来说这很明智,毕竟他没有为了克服苦难而接受过“适应性”的训练。强者则主动迎接重重困难,诚实坦率,维护自己的尊严,承认自己的错误,捍卫弱者的权益。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自己贯穿一生的坚定执着而死。但不管怎样,他们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们赞美生命中为数不多的赢家。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喝彩。但是我们却记不起那些在他们之前的失败了的先驱者——他们走过各种不同的失败的路。正是这些失败的尝试帮助后来者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探路者是高尚的,比选择“轻松模式”的弱者更值得尊敬。

给予好的建议。只有能真正传播出去的建议才是好的建议。只是留着给自己什么用也没有。​​​​

我这一年在金融科技风投公司做商业分析员的经历


​​​这一年里,我成功把一个产品从概念带到实行阶段。我从来没有在人生中的哪一年学到这么多的东西。下面是我的一些总结和感悟。

等级制度会毁了工作进度。团队中的高级成员也有必要亲临现场,不断学习。如果你想迎来飞跃性的成长,那么你需要更多地吸取失败的教训而非成功的经验。每一个人(哪怕是最初级的成员)都应该可以发出同样大小的声音。团队中一定会有一些捣乱分子。一些成员喜欢夸张问题,他们应该立刻离开。

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产品设计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就可以把用户反馈转化成真实可见的产品特征。产品设计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思考,画草图和提问。可能他们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要费时费力才能得到答案。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必要的。

简化行政程序。要雇用聪明的行政人员,这样智囊团才能真正专心做实在的工作。行政程序可能包括索赔,申请,电子报送,行政网络服务等等。

采取极简主义。丰田生产系统的实用性就在于它可以大幅度减少浪费。通过判断并且舍弃不必要的部分,判断并且解决“不平准的”因素,我们可以明显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你永远只需要现有人员的70%。(的确,70%这个数字只是我的个人估算。)实际情况是80/20法则一直成立,20%的人完成了80%的任务。我们可以主动把这20%的人找出来然后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他们的工作态度难能可贵,更重要的是他们总能启发大家用正确的方式取得成功。我们无需为要撤走剩下那80%的人担心。就算是你偶然撤走了一个有用的成员,他/她其实很有可能是可以被替代的。

一名可靠的分析员做的试算表一定是简单的。比如他应该了解做增长估算时最好用数据表。一名高级分析员可以在不断变化的潮流中建造更强的模型。从我的经验来判断,一名成功的分析员应该熟练使用excel快捷键,不需要频繁地用鼠标。

CEO是成功的企业家也是梦想家。他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是这个团队也需要为自己的发展承担起责任。

极简邮件


在探究CEO究竟是什么样的邮件风格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CEO每天的工作状态。CEO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五百强企业和创业公司的CEO都一样。而全球经济形势的瞬息万变像鞭子一样不断抽动着他们脑海中的陀螺,每一分一秒都不容儿戏。所以不管他们是写邮件还是看邮件,冗长拖沓的文字都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增加沟通成本和负担。言简意赅,直达重点是他们最鲜明的风格。

外部邮件:直接不等于没礼貌,礼貌不等于绕圈子

如果你是第一次联系这位CEO,那么格式排版的规整程度会影响CEO对你的印象。如果你之前和CEO联系过,那就尽量把最近联系的那封邮件翻出来接着后面写,这样即使CEO一下子没有想起来你是哪位,也可以从历史记录中找到线索。尽管以前联系过可以算得上是“认识”,但是未必真的跟你这么熟。开头简短的问候句子,比如“Hope all is well.”,作用和气垫一样,里面什么也没有,但是可以有效减少摩擦。

如果你的邮件20秒还读不完,还不知道你的意图,那就不要发了,毕竟大家都很忙。写得跟小说一样的邮件需要看超过一遍才能筛选出重点和有用信息,这是非常低效的。

内部邮件:更像短信,无需漂亮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部门内和团队内,邮件往来和短信很像,主要目的是交流工作进度和工作情况,内容即时简洁和发短信一样说清楚了就可以,无需铺垫和客气。

在和同事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邮件连称呼之类的格式都可以不要,甚至不需要主语,比如“Will do.”“Will send over a draft by the end of the day.”。

想要写出CEO风格的邮件,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以为邮件和推特一样有字数限制。你实践得越多,你就越擅长遣词,从而每周都可以节省下原本用于回复长邮件的时间。​​​​

为什么选择极简主义?


轻松保持整洁。我的个性是比较喜欢囤积东西的,但是又很讨厌乱。如果房间很乱的话,我会咬紧牙关,难受得浑身发痒。以前,房间一开始变乱我就会觉得不想在那里待下去了,结果就真的很少待在房间里。所以我经常在沙发上或者其它房间里过夜,就是想逃离那种忍不住去收拾房间的压力。而现在,收拾房间就是几分钟的事情,房间成为了我心目中平静的避难所。把衣服挂好,抚平褶皱,扔掉垃圾之后再睡下,每星期只需要大清扫一次,所有东西都会很整齐。

没有了买不需要的东西的想法。每次当我想买一些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的时候,都会想起来我是多么的爱我那整洁有序的房间。这就马上扑灭了我的购物欲望。我始终遵循“一个进,一个出”的原则,买了一个新的东西放进房间里就一定要有一个旧的东西撤出来。这种做法并不浪费钱,相反,我省下来不少钱,花在了新的相机或者度假这类大的开销上。

马上找到自己要的东西。我最喜欢这个。没有太多杂物的干扰,我总能很快找到我要拿的东西。某件特定的T恤,钢笔,充电器什么的很快都能找到。以前我经常因为一时找不到而慌乱,现在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头脑更清醒。可能这是对心理的最大的影响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更简单的环境有助于思考。如果我不会因为看见杂乱的景象而烦恼,集中注意力也就容易多了。所以我总是想营造一个极简的空间,这样我的思维会更清晰。

感觉更自由更不受束缚。我很享受那种随时都可以去旅行或者搬家的自由灵活的感觉。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一直都想这么干,现在也容易多了。携带的物品太多会让人窒息,妨碍人的行动。我搬过很多次家,完全明白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压力满满。东西少一点,旅行搬家也会更容易更轻松。过多的物品让人徒增愧疚感——很少穿的衣服,没有用过的文具或者不喜欢的礼物,全都会成为心理负担的来源。在过去,我的房间里有很多孕育着我的愧疚感的物件,然而我终于放下了。我们的所有物应该是为我们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

视觉上的满足感。一目了然无障碍的空间很美。植物,书,鞋子,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当,。我喜欢所有光滑无痕的平面和白墙呈现他们本来的样子。这也就意味着,我可以出于真正实用的目的,在更少但是更好的东西上投资。

极简主义如何起步?

列一个你的物品清单。把你至少一年没用过的东西收集起来,毫不留恋地捐出去吧。

在购买的时候慎之又慎。避免冲动购物,思考一下某件只是偶尔用到的东西,能不能从朋友或者邻居那里借用,而不是买下来。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只是因为偶尔会用到。如果你已经可以预见眼前的这件东西一年不会用超过一次,那就不要拥有它。

打折的时候才买东西。总有地方在搞促销。打折的时候才买东西,你可以省下来四分之一甚至更多。这也让你买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想清楚什么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当你回顾一生的时候,有什么你是后悔没有做成的吗?有什么你觉得是浪费了时间的吗?那就从拒绝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开始。最终你会发现你在意的才会留下记忆。

想明白你可以怎样改变你的人生。我见过在生命的终点发现自己一直苦苦追寻幸福只是徒劳的人。尝试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你自己。决定你这一生究竟要为谁而活,并且找到方向。当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是很难消沉的。

极简主义指南


本杰明·富兰克林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精心安排的。从他的个人生活记录中可以知道,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五点到八点这段时间里,他会计划好一天的事情,梳洗,吃早饭,穿衣打扮,问自己“我今日要行何种善?”。八点到十一点是工作时间,然后是两个小时的午餐和休息时间,在这个时候他会看书或者查一下银行账户。下午两点到五点继续工作。这一天剩下的四个小时里,他会吃晚饭,陪伴家人朋友,获取一些信息,听音乐或者有其他娱乐活动。他的一天就在晚上十点结束。

查尔斯·达尔文的生活日常很丰富,但是通常都是以彻夜难眠之后的短途散步开始的。早餐之后他就会专心工作,他认为早上是最高产的时间。午休之后,他的妻子艾玛会读书给他听,下午他会陪伴家人。

有着亿万富翁和慈善家双重身份的查理芒格认为他的成功之路是从投资自己开始的。他还只是一个年轻律师的时候,就决定出售自己一天当中的一个小时的时间。他的经历可能略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是很现实。他说;“与其总是寻找成功在哪里,不如先列一个如何失败的清单——如何因为懒惰,妒忌,仇恨,顾影自怜,不思进取以及所有自我挫败的心理和习惯而失败。远离所有这些性格,你就会成功。”

欧内斯特·海明威只喜欢在上午写作,从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开始,到思维灵感中断的时候结束。下午他不会写作,哪怕有灵感,他会留着这个想法直到明天早上,因为那个时候他才会让思维的源头活水重新流淌。
史蒂芬·金每天的生活也非常有条理。他说:“每天都用同样的方式度过,终极目的就是让大脑明白,很快我就会有梦想。”

奥普拉·温弗瑞说,她每两天就会静坐20分钟。西蒙•欧文,Hain Celestial的创始人在离开家之前会做祷告。

吃早餐。满碟的鸡蛋,烤肉和某些早餐肉看起来就像是继温斯顿·丘吉尔之后的某位成功人士的口味。撒切尔夫人在一次访谈中说,她的早餐一般会包括半个葡萄柚。

晚上的安排也要安排好。乔尔·加斯科因是Buffer的CEO,他晚上睡觉之前会散步20分钟来让自己逐渐放松下来。阿里安娜·赫芬顿和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会在睡下之前关闭所有的电子设备,但是薇拉·王直到夜里都还在和员工发邮件。其它很多自称“夜猫子”的人喜欢在晚上工作。奥巴马会在晚上十一点仍然在开电话会议,迈克尔·刘易斯承认,他写作最有效率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到凌晨四点。

除了每天和每周的常规事务,你也要形成符合自己的需要和保证的风格和方法。多观察留意杰出的人都有什么让他成功的品质和习惯,然后思考他们的这些长处同你提升效率的诉求是否一致。

随想2


一个人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在受到诱惑时就会去做。比如,你可能不会想到要打开一个房间的门;但是如果别人告诉你,这扇门禁止打开,你就总想一探究竟了。对于政府来讲也是一样。他们禁止公民做某事却反而怂恿人们去做了。

一个男人可以和任何女人谈笑风生,直到他爱上其中一位。爱情包含着要求。除了父母之爱,你越爱一个人,随之而来的占有欲也越强。爱在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限制与规定。当限制形成了,诱惑也来敲门了。

时尚不等于美丽。美的本质永远不变。从公元前2000年到现在,天鹅的样子没什么变化-一直是优雅的代名;而丑的元素却被不停的抛弃。按照这样的定义,时尚其实是丑的形式之一。女士无法容忍丑陋并坚持每六个月时尚会变化。

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真实的意见,那些是留给家人的。如果你真的说了你的真实想法,他们反过来会往你心上刺一刀。不过如果你必须说出来的话,切记用幽默的方式让他们也能笑出来。

极简和囤积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有安全感。囤积的人无法摆脱任何东西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一部分也随之失去了。他们坚信对于物质的占有才能保证他们人格的完整。他们还害怕他们扔掉的东西被别人捡走。他们的不安全感来自于他们失去而别人得到,因此,他们不会扔掉一丝一毫。一个极简主义者不会考虑这些,他扔掉东西是为了卸去身上的负担,并在生命中走的更远。​​​​

“我执”是一切不安全感的根源


​​​“我执”是一切不安全感的根源。有着一个“我”的执念,就伴随了要维持一个“我”的痛苦,真我亦在这份辛苦中消失了。缺乏自我实现带来的满足感只得转而通过消费缓解。买更多、用更多、消费更多、囤积更多,只为了感觉到那一份“我执”带来的虚妄的快感。

不安是最大的恶。好友为财物或言语反目,家人为互相的抨击成仇。正因为不安,才需要很多很多的证明。感情里更如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男人对他的爱人有很强的占有欲,甚至不许她和其他异性交流。错误的根源不在占有这一行为本身,而来自他自身安全感的匮乏。通过奴化女性,他切断她与外界的沟通。他觉得她若不能随时回复,就代表她有可能出轨。

这简直与真理背道而驰。任何人都需要交流,而何种情况的交流取决于这个人本身。内向的人更倾向于打字,外向的人直接面对人群。沟通带来与他人息息相关之感,沟通也给予个人身份的建构。用占有欲、规定裹挟一个人与奴隶无异。

缺乏安全感还可能引起心理疾病。最近,我决定抛下“我执”。我公开在社交平台分享我的观点并发起对话。当我与一位女士不带任何动机的聊天,只问些诸如她在哪待过,在哪学习过的问题的时候,她却突然说她已心有所属,且男友不许她和异性聊天。这对我简直如当头棒喝。我们的性别平等何在?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可以让女人相信他们只是用来保证他们那可怜的安全感的所有物、附属品?

作为一名极简主义者,我肩负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享“奴化”这一概念的使命。奴化与占有欲是一体两面的。女性生而自由的可以做她们喜欢或想做的任何事。她们享有如下自由:

与任何人交流的自由

从事喜欢的工作的自由

拒绝性行为的自由(即使在婚后)

拒绝怀孕的自由(即使在婚后)

婚姻的殿堂是属灵的。爱与束缚无关。女性同样是自由的生物,就算在一段感情里,也应享有与任何人谈话的自由。有人质询我是否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这与此无关。正确的定义在我这里就是消除任何形式的奴役。我在此号召全世界的极简主义者们,深刻思考这些概念,作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表率,并改变世界。

摆脱低效率工作环境的影响


单调枯燥的电话铃声一直在响,终于转入了语音留言。另一边,同事们打电话的密度没有半刻松懈,这个刚放下话筒那个又拿起来。

坐在你对面的一群女同事正在趁着工作的间隙热烈地讨论着昨晚综艺节目的萌娃奶爸,电视剧的峰回路转。

你无力地盯着电脑屏幕,努力回想着,你的思路被要开会的消息打断之前到底延伸到了哪里。

终于开完了会,新来的同事缠着你问这问那,央求你帮个忙。你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TA都要去麻烦别人。

老板已经几天不见人影了,一出现就叫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活,因为当前的这个项目已经因为其他的原因夭折了。这种情况也不知道是今年第几次发生了。

办公室里面顿时充满了愉快的气氛,大家胡乱说着什么“下次加油”之类的鼓励的话。你对于所处的工作环境快要绝望了。

但是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完全没有希望,如果你的固有习惯和行为模式可以彻头彻尾地改变的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也不难,下面有一些建议。

1. 买一副降噪耳机

一副降噪耳机可以让你的整个世界都清净了,不论你周围有多吵,聊八卦也好装修也好,你都可以不受干扰。但是带上降噪耳机沉浸在工作之前,你最好在椅背上贴张纸条,提醒别人不要猛地就拍肩膀。如果你是毫无预料和防备的话,忽然靠近还是挺吓人的。

2. 在时间上要有坚定的原则

其他部门的同事时不时会过来打断你的工作,有时候是需要你的帮忙或者建议,有的只是纯粹过来闲聊。不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一旦有个开始就会没完没了,你的工作只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断。

其实你可以用一种很有趣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买一盏写着“直播中”的灯放在桌子边上,或者放一个拦门的天鹅绒绳子拦在你的办公桌前,电话的自动回复也挺有用,只要能传达出“现在(有可能是一整天)我很忙没有时间”的信息就可以了。

3. 分割时间段

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一大早可以事先计划一下自己什么时间段做什么。工作的时候只要看一下自己的计划就知道“这件事情做到十二点就停下”,“那个任务一直做到两点”。

繁琐的杂事也要安排一个时间段,比如回邮件。其它时候就直接关掉邮件的提示音。

告诉你身边的人,包括同事和亲友,有急事才打电话,真有急事就不要发短信或者发邮件。所以一旦有来电,都一定是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4. 工作可以分成创造类和回应类

为了更有效率地分割时间段,你可以把工作分成创造类和回应类。

创造类工作是那种你从始至终都得全神贯注,用尽脑力的工作。这类工作适合安排在早上精神比较好的时候。

回应类工作包括接电话,回邮件,去开不算太重要但是躲不开的会等等。这些可以中午之后做。

在做创造类工作的时候,无关的事情一律屏蔽,不要看邮件,不要打电话,不要看社交软件。

5. 能不开会就不开会

如果你的公司开会比较频繁,那你最好认真想想是不是每一个会你都必须到场。很有可能有一些会,你不在也没什么关系的。如果是一定要出席的会议,那就看能不能安排在适合你的时间段(参考上面的分割时间段)。在这一点上,你可以打着“敢想敢说”的大旗。如果你一直不问不说,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有没有可能。

6. 最好不要卷进突发事件里

处理所谓“突发事件”其实很心累,尤其是那种不立即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

当你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召集同事们一起分析一下,现在这个环境下什么是马上要做的,什么是不紧急或者不那么紧急的。你可以更主动去掌控整个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回应和处理,也可以积累经验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

7. 负担太重的时候先分出轻重缓急

和你的老板/上级面对面聊一聊,分出当前这一堆工作的优先次序来。然后你就可以按照上面说的安排时间,必要的话推掉几个会,或者下班之后把工作带回家里继续。

这里说的是事情太多的时候的处理办法。可能有些人的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是身兼数职,又或者有人临时走开了,TA的工作就堆到了你身上。这里说的不是你没有管理好时间所以造成了工作堆积的情况。

8. 底线:不要指望别人明白你已经负担很重了,你要说出来别人才知道。

如果老板的安排前后不一致,你要去问才能确认。安排变化经常都很让人沮丧泄气。有时候你做到一半了,被告知要在另外一个方向从头做起。本来手头上的这件事情才应该是最先处理的,忽然又出现好多其它所谓“更重要”的事情。但是过了一会儿,上级又改主意了,还是原来的那件事情要最先做完。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问清楚确认好所有事情的先后次序。

如果你的同事没有承担起TA的责任,那就好好沟通,不要打小报告或者搬弄是非。

举个例子,你可以群发邮件给团队里的所有人,同时抄送给你的老板,询问每个人的工作进度。所有事情都写得清清楚楚的话,也就不会有太多节外生枝。

如果当时的情况没办法发邮件,那就面对面和同事们谈。再说一遍,说出来很重要!

9. 改变结果的唯一有用的方法是改变你的态度。

不要指望其他人改变。在低效率的工作环境中要想做到高效工作,必须就你自己的需求去多沟通,要说出来你的想法。

这是了解你可以调用什么资源,有多大的自由的唯一方法。

说出你的想法还可以顺便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要求自己需要的东西时也会更加从容。整个世界会开始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处处和你作对。想法就是全部。不要以为其他人可以明白你在经历什么,更不要妄想你什么都不做事情也会有变化。

所有的改变都是先从自身开始的。

IBM的熊抱行动——深入理解客户焦点的最极简的方式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IBM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不仅史无前例地裁掉了数以千计的员工,而且业绩也一落千丈。

IBM是技术领域的集大成者,大到大型数据中心,小到家庭打印机都在它的业务范围之内。当时很多人都认为IBM的业务面临着被整改的命运。然而新上任的CEO郭士纳坚信IBM一定可以延续下来。

他启动了一个计划叫“熊抱行动”。IBM的50位经理,每一位都要亲自去世界各地拜访至少五位客户。五百强企业大都不会去打温情牌,如此展现同理心的举动非常少见。登门拜访的目的不是为了推销IBM的产品,而是去切身体会顾客所关心的事情和问题,然后思考IBM怎样才能提供一臂之力。经理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反映在了他们的二百多份执行报告里。

面对面交流让IBM同客户的关系更加人性化,经理们得以站在客户的角度和需求来思考问题,来判断一个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真正效用。在这个过程中IBM也发现了很多商机。经理们发现,很多大公司客户对互联网很有兴趣,但是大多都不清楚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它。在推广产品之外,IBM也发现,如果可以为大公司和成长型公司提供基础设施,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灵活利用互联网,从而给公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它的成功远远超出了当初的设想,而且为IBM的复兴和后续的长期发展铺平了道路。

郭士纳的领导风格和他的始终紧跟客户需求塑造了一个崭新而亲和的企业面貌。在他上任的第二年,IBM的业绩就重回正轨,接下来就是前所未有的连年两位数的营收增长的成功。这些领导者敢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因为他们面对面地深入了解了客户。这一举动造就了今天一直保持前瞻性和技术领先的IBM。

习惯——最极简的成果方式


习惯的力量常常被低估。好习惯可以塑造你的大脑。举个例子,有很多人早上都有起床困难。依靠意志力来早起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如果每天早起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那么就不用挣扎着去对抗被窝,而是很自然地就起来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极简方法。

成功的人都有这些好习惯:

· 早睡早起。

· 早上锻炼以保持一整天的清醒。

· 设立小目标,记下来。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管理工具(trello,wrike,asana都很好用)。

· 看书或者看书的概要(每天都看一本书)。如果那本书写得不好,马上就不看了。

· 只看事实和理性的解决办法。生气的时候不要工作,情绪对于工作毫无意义。

· 保持学习,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达到最高水准,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创造一个明显的竞争优势。

· 训练自己,一个好的指导不一定是总能发现你的长处的那个人,但一定要能发现你的不足。

· 以进步而不是完美为目标。哪怕每天只有1%的改善,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之后也会有惊人的结果。

· 远离八卦和八卦电视节目。

· 必要的时候不要吝啬花钱。

· 不要什么事情都等明天,尽可能今天就开始做。

· 不要说“我负担不起”,应该说“我怎样做才能负担得起”。

· 再次投资红利。

· 新闻只看高质量媒体的,不要看社交媒体上的。不要看中国媒体的消息,他们偏见很严重。

· 为他人提供价值,但是不要过于计较。

· 健康是很重要的财富。

捍卫女性的权利

​​​

小时候,父母把女孩手中的“男孩的玩具”拿走,然后塞给她们芭比娃娃。我们告诉小女孩要把芭比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广告上的芭比有着性感妩媚的长卷发,完全符合男性的审美。

暴露的着装可以展现美,很多女性对此深信不疑。丰乳翘臀,细腰厚唇就是美——被男性所定义的美。

女孩张大成少女的时候,我们给她灌输处女膜的重要性。她们要知道,处女膜是一种价值符号。处女比非处女更加珍贵,更受欢迎。她们要知道,要等男性来追求她们,而不是倒追男性。她们一定要处于被动的位置。

很多人都说,如果丈夫已经可以支撑起整个家,那么他们要求女性不要上班了也很正常。可是想象一下她们不工作的生活,洗衣服,照顾孩子,提供性生活,放弃上班,其实跟奴隶很像。交往或者结婚之后,很多男性杜绝女友或者妻子同其它男性联系交流,本质上是为了蒙上她们的双眼。我们用各种广告来给女性洗脑,广告上的尽职尽责的女性通常被塑造成好几个孩子的妈妈,总是细心照料着自己的婆婆。

男性大多不喜欢自己的直属上司是女性。他们总以为女性太狭隘,看不到全局。有种论调很常见:女性思想不够大胆开放,所以很难担任商业,军事和公共领域的领导者角色。女性更擅长依靠直觉而不是理性思考。然而事实上,宏观把控和微观执行相辅相成。斯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微观管理者,但显然,他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领导者。女性在面对歧视和洗脑的时候,要积极为自己正名。

捍卫女性的权利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应该减轻女性肩上的负担,女性不是生来就应该承担所有家务的,这一点必须改变。而思想上的奴隶和肉体上的奴隶同样可怕。​​​​

歧视女生的诅咒


在过去,婚姻制度是建立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当生活中更多地需要男性具有天生优势的体力时,女性就变成了弱势的一方。于是,她们被贱卖,虐待和歧视。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终身未婚。在她生活的年代,一般来说,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女性14到16岁的时候就会出嫁,奥斯汀的这种举动简直不可思议。

在今天,工作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却依然守着“男性应该养家”的观念。男性一人挑起家中经济大梁很棒,但是倒过来,女性工作养家,男性回归家庭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歧视到处都有。很多人都跟自己的女儿说,要嫁给一个比较有钱的男人,这样她们就可以待在家里照顾孩子,不用工作了。母爱总是被描述成一个主妇和妈妈,永远耐心照顾她的丈夫和孩子们。

很多人就觉得结婚是必须的,近乎强制性的。虽然很多女性都倾向于先在职业道路上有所成就,有些甚至从来不结婚。大众普遍认为男性不结婚,“喜欢玩”很正常,女性这么做就不太好了。婚姻对于男性来说是可选择的。要么就结婚成为一家之主,要么就不结婚“接着玩”。到了女性这里,选择就变成了:要么就结婚照顾家庭,要么就不结婚忍受歧视。

现在,“可替代性别”这个概念正在迅速改变这种状况。LGBT社区对男性和女性的绝对角色提出了质疑。在男性同性伴侣中,你很难说哪一个是处于被动的。我们用“被动”这个词(或者说“受”)来形容两人中比较“娘”的那位。而事实上是,这个不应该是婚姻当中的“被动”角色——不管是同性婚姻还是异性婚姻。

我们的女儿,我们的女性朋友都应该在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有平等的机会去选择爱或者不爱,去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女性都应该了解婚内也会有强奸,也会有虐待。在同居生活中也好,在婚姻中也好,女性都不应该对男性低声下气。

婚姻在这个年代也不再是“性和面包”的经济利益交换。我希望男女之间的激情可以永远不消退。但是如果两人的感情真的慢慢褪色了,我希望这个社会可以让女性在选择离婚之后不用面对各种歧视。为什么离婚的男性可以被接受,离婚的女性就不可以呢?

“处子之身”的概念很让人讨厌。男性朋友们经常表示希望可以娶到一位处女,但是却嘲笑仍然是“童子之身”的同龄人。“处子之身”对于两性来说都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要不要“破处”。我们应该明白,不管是男是女,都可以尽情享受安全的性爱。不管是不是处女,所有的女性都应该被尊重和诊视。

歧视在当下,是一种需要破解的诅咒。​​​​

以最极简的方式达到高效


有些人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按照原定的计划走。不管他们是生病了还是受伤了,他们都能达到目标或者在及时完成任务,不用延期。

显然,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样。通常我们都有很多绝妙的想法,但是很少抽时间来实现。又或者我们正在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努力着,但是很容易就被其它的事情干扰,占用时间。你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管遇到多少干扰项,都要学会坚持计划。这篇小文章介绍了一些有用的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坚持你的安排,弄清楚自己真正的目标——以一种更聪明,更快和更好的方式。

是不是新项目开始的那种兴奋劲儿很快就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很多人都这样。有一些方法可以让你始终保持热情高涨。

选择有利于你自己,你的团队和你的项目的方面可以让你保持动力。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感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人们会更加有动力。也就是说,要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就会干劲十足。掌控感和责任感可以帮助你从一路的挫败感中走出来。

实际上,神经心理学家Mauricio Delgado发现,当人们有机会去选择的时候——哪怕只是像玩游戏的时候选不同颜色的钥匙那么小的事情——大脑的其中一个“动力中心”就会被点亮。

所以这种情况可以适用在你的身上!感觉毫无进展的时候,你可以让自己去选择某些东西,哪怕是很单调很无聊的选择也可以对你的重振很有帮助。比如说,现在有40封邮件等着你去看,选4封先看,剩下的过一会儿再看。

做选择题不一定足以让你找回动力,你也要清楚你的选择会怎样影响你的整个项目和你的目标。

牢记大局是保持动力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尽管你的任务在整个方案中只是螺丝钉角色,但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任务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会感觉很不错。

比如说你想要做一台无人机。你开始看相关的文章,但是实在是太枯燥了,你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这个时候最好还是别看了,免得睡着了。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自己重回正轨?

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在那篇无人机的文章的最开头,用加粗的字体写上“看完它我就能学会做无人机”。简单来说就是提醒你自己别忘了要干什么。这是减少枯燥感觉的小小一步。

把庞大的目标分割成足够小的,容易实现的多个部分。

结合上文说过的“做选择题”,把你的想法慢慢实现。

先从最有挑战性的目标或者你最大的野心开始。哪怕是做梦也没关系。研究表明,人们朝着更高更大的目标努力的时候,会更有创造力。

一份1997年的调查表明,摩托罗拉公司在管理培训中引入了“挑战性目标”的内容之后,工程师们开发新产品的时间比以往缩短了90%。

同样的理论也可以用于个人目标上。比如超重的人想要减掉大部分的重量。虽然减掉100磅的目标没有实现,但是实际的效果也会很不错。

“挑战性目标”的含义是能力之外的目标。所以有时候,如果目标定得太过了,你会觉得被压垮了。这个时候可以试一下SMART目标。

SMART 目标就是把你的延展性目标分成你可以解决的很多个部分。SMART分别是明确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成性(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和时限性(Time-bound)。

如果说你的挑战性目标是跑马拉松。那么你的第一步一定会是比较小而明确的任务,比如“连续跑六英里,中间不要停”。

下一步是看清自己的能力“我能在操场上跑六圈”。

然后问问你自己,这个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你接下来每两个星期去一次健身房,那么可能是会实现的。也要现实一点。你可以跟自己说“这很难也很耗时间,但是我能做到。”

最后,找出最高效的途径,计划好你多久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说第一个星期,你只能跑两英里,然后打算每个星期都比上个星期多跑一英里。

SMART目标的另一个好处是,每当你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你都可以获得额外的动力。你进步越多,你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

女性不应被低估


我们的母亲和祖母的那个年代,那个女性职业选择少之又少的年代,已经是非常久远的过去式了。

现在你有基本的公民权利。但是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整个世界,跻身事业高层的女性并不多见。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中,只有九位女性。全世界的议员里女性只占了13%。在众多企业当中,100位“首席某某官”里最多只有15,16位女性。非盈利机构或许是女性成员比例更大的地方,但是领导层依然只有20%的女性。

在生活美满和事业成功的权衡上,女性做决定通常都更艰难。这是一种亟待转变的观念。女性往往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全都是客观题的考试中,比如GPA, 女性的正确率会略比男性略胜一筹。而女性在为自己争取劳动权益方面显得非常弱势。

我真希望所有女性都可以明白,要相信自己,大胆去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自己想要的成功。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女儿和女同事,一定要紧紧抓住任何一个提升的机会,去占得一席之地。社会主流观念要求男孩一定要事业成功,女孩则不然。这种观念于是封杀了女性的机会,偷走了她们的未来。

沙文主义思想是应该被抨击的。我们应该确保,女性可以为了自己勇敢站出来,有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在家庭和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独立的选择。

性别歧视



在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在薪酬方面,1970年,女性可以挣得相同或者相似岗位上的男性薪酬的59%。四十年后的2010年,这个数字是77%。

在同等岗位上的职业表现和潜在提升方面,女性遭受着来自异性和同性的双重歧视。

在家庭中也是这样,两性不平等依然明显。举例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养育照顾下一代是女性的天职。当被问到“是否希望另一半辞职回家照顾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5%的女性和46%的男性回答“希望”。

诚然,平权已经比过去进步了许多,但是性别不平等依然广泛存在于各个方面。

女性仍然在领导层中缺席。领导力野心的差距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领导层中的性别不平等才应该负更大的责任。全世界只有20%的议会席位由女性担任;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女性CEO只占据了可怜的5%。

性别刻板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女性的形象从不和“充满雄心”和“专注事业”这类词语挂钩;一旦往这些方向靠拢,她们就会遭遇“强硬专横”甚至更糟糕的评价。这些从孩提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刻板印象,无时无刻都在压抑和消磨女性的职业理想。

同样,男性似乎总是天生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理想状态和两者之间的完美平衡;而整个社会和媒体都在不断地向女性灌输,她们只能在事业和家庭中一直妥协,“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于是,很多女性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回家照顾孩子。

回归家庭的女性似乎比仍然留在岗位上的女性在道德上站得更高一点。于是职业女性愈发感到对家庭愧疚,在自己的职业选择上也更加犹豫不决。这两个群体之间便有了太多没有必要的相互指责和打击。

两性平权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外部压力,自我怀疑也在进一步束缚着女性的发展。

妄自菲薄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加常见,她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女性在职业上越成功,她们就离本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要求越远。这就是为什么“职业成功”这四个字对于男性来说是加分,而对女性来说是减分。在这个逻辑之下,成功的男性被众人赞扬,然而成功的女性就认为是“固执”,“不擅长团队合作”。而好感度在职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时,女性就受到了非常不公正的对待。

然而,努力挤进社会给自身设定的期望形象的框框条条中也不会有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顺从期望”就意味着,女性不能太有雄心壮志,不能对眼前的机会太过积极。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好;不管怎样做都会有漏洞被指责。

不幸的是,为了消除性别歧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很多时候女性只能借助于外力因素。比如搬出业内“同工同酬”的规定,依靠某位上级的帮助,等等。

在家庭中的压力也无时无刻存在着。母亲总是被要求要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照顾孩子。这种要求无形中对在职妈妈们施加了道德压力,尽管有研究表明,有孩子之后仍然工作并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任何消极影响。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管理自己的负罪感同管理自己的时间一样重要。从实践经验来看,完成并享受手头的任务,比光惦记着自己有什么还没做要有用得多。

看板管理——极简主义者的效率法



网络上和书店里都有很多介绍各种各样时间管理方法的攻略和书籍,这些方法不外乎列出待办事项清单,或者就借助复杂的算法和程序。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没什么用。所以我推荐个人看板管理方法。

看板管理诞生于丰田公司的生产线,丰田依靠看板,成功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了生产成本。个人看板管理就是从这种统筹组织的看板发展而来的。显然你的生活不是工厂的生产线,所以个人看板会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充满变化的生活和目标。

个人看板有两个宗旨。一是通过图解任务的方式来让你的工作流程视觉化。于是你同时可以把握当下需要做的事情和确定接下来的工作。同单纯呈现出小山似的等着你去完成的事情不同,看板可以帮助你衡量每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二是看板限制你同时进行的工作的数量,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增加超出你实际处理能力的工作量。

因为个人看板是数据化工作流程的一个工具,所以如果你把它放在电脑上,最好是放在一个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的平台上。

看板管理方法的第一步是画三个或者以上的栏目,每个栏目代表进程的每个不同阶段。比如一共画出三栏,分别是“未完成”“进行中”和“已完成”,分别代表还没有开始的任务,正在做的任务和已经完成的任务。随着任务一个一个完成,你会看到他们会按顺序一栏一栏地转移。

第二步是把你所有未完成的目标写下来,做成一个待办事项清单的样子。

第三步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设定你一次可以同时处理的工作项目数量。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次处理太多支线并不能让人变得高效。如果你尚未清楚你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可以先随便选择一个数字——三或者四之类——然后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量。

第四步,从清单里选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放进你的工作流程里。这一个步骤就相当于把这些任务放进“未完成”那一栏。

第五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工作会一个个地从“未完成”转移到“进行中”,当你手头上没有正在处理的工作时,就把“未完成”那一栏里的任务转移到“进行中”那一栏。

第六步,处理“进行中”栏目里面的工作,这个时候可以说你的行动才刚刚开始。

当一项工作完成的时候,记得要把它转移到“已完成”那一栏,这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可喜的工作反馈。实际上,“已完成”那一栏非常重要,作用也不仅仅是给你鼓励和安慰。心理学家发现,人会牢牢记住有什么还没干,经常会忘记有什么已经做过了。“已完成”这一栏的意义就在于避免重复劳动,掌握好整个工作进程。

个人看板让你变得高效的原因就在于限制了你待办事项清单上的任务数量。它让你看清自己的实际能力,为自己安排合理的一次性工作量,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同时,个人看板也帮助把控你的事项和管理你的时间。你的所有决定和进展,看板都会有及时的反馈,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

麻省理工在三组需要交论文的学生中做了一次实验。这三组学生的最后期限不一样。第一组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截止日期。第二组可以自行选择,第三组则被告知可以这学期内任意时间上交。结果是第一组学生的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没有明确期限的第三组成绩最差。

期限可以是驱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家都很喜欢通过按照最后期限来划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很多人认为工作和生活是分离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紧密相连,为了实现你的所有目标,你必须给予这两者同等的地位。个人看板可以帮助你做到。它帮助你安排你的任务,并且通过表格简洁呈现出来,从而让你可以计划,监督和执行所有任务。

提高效率



对创业公司的CEO们来说,这里有两个非常有用的提升效率的方法:四象限法则和委派任务。

首先,四象限法则按照重要程度划分任务和项目的优先顺序,理清是现在做还是迟些再做。你的工作和生活效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能一直专注于真正有利于目标达成的事情。

四象限法则主要依靠有四个象限的矩阵。我下面会解释每一部分然后分别举例。

1. 紧急且重要:这一类任务因为快要到最后期限和尤其重要,所以要现在开始并且完成,比如准备和投资人的会议,找到代替辞职了的明星销售的人选。

2. 重要不紧急。这一类任务不急着一下子完成,比如实现25%的销售量的增长,建设一个公司的网站。

3. 紧急不重要:这些任务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分配给团队里的其他人去做,比如取消接下来的一个会,整理数据填到表格。

4. 不重要不紧急:通常尚未完善的想法,不符合上面三类的任务都属于这一类。如果两个星期之后它们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就放弃吧。



给年轻女性的一封关于男性的信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女性眼中有一千个理想丈夫的样子,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勾股定理。就如同尊重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底线一样,择偶的眼光也不完全是见仁见智的。男性的每一个优秀品质会让女性心中“愿意与之交往”的记分牌一页一页往后翻,而一旦出现某些糟糕的品质,记分牌应该马上归零。

1. 要欣赏正直的人。

正直非常宝贵,它决定了一个男性在无人监督时候的选择。正直是秉着正义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什么是正义?正义的概念超越了道德。让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好是正义。不制造麻烦,安分守己差不多可以算得上是道德。因此,女性应该选择正直的男性,不在背后说人坏话,不使用非法信息的那些人。

2.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一个男性不应该总是刻意保持神秘感。他应该坦然说出他的想法。时刻都在准备上演争权夺利的男性应该远离。强大的男性不一定在身躯和力量上有压倒性优势,但是一定会第一时间不顾一切说出真相。

他不会犹豫地吞吞吐吐,也不会婉转含糊像是有所暗示,他会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认真清楚说出自己的想法。

要小心那些说话太多,想要一直被关注着的人,他很有可能极其不自信。

3. 远离长期悲观的源头

总是悲观的人不值得与之交往。他们会玩心理游戏,为了自己用感情绑架女性。更可怕的是,悲观与不作为常常紧密相连,他们用客观条件来掩饰自己上进心的缺乏,不愿为改变做出一点点努力。与这样的人相处,女性的无助感会疯狂生长。

4. 收入稳定。

真正勤奋的人不会缺钱,怀才不遇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扯淡。一个男性需要负担起家庭的基本必需品,包括日常开销,教育和房子。不是一定要他一个人支撑全部,但是他必须对此负责任。在结婚之前,女性们最好把这一点想清楚。因为钱的问题而分开一点也不丢人,反而非常理直气壮。

真正的爱情和所有良好的关系一样,是一个增强力量而非消耗力量的过程。愿你就如波伏娃所期望的“将来有一天女人不是用她的弱点去爱,而是用她的力量去爱”。

极简主义者对理性思考的指导


非理性现象比人们想想象中的更普遍,这是知识缺乏的直接体现。

人们总是以为人类是理性的,这种想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动物”开始,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再到康德的“要用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古往今来人们都达成了一种共识:人类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性的。

但事实一定是这样吗?

简单来说,结论不是基于知识可以称之为非理性。所以,小男孩试图爬上树梢试图摘月亮的行为是理性的,但是清楚知道月亮有多远的成年人这么做就是非理性的。

大体上可以说,知识的广度在定义行为是否理性中起决定性作用。举个例子,以前的人一直以为天鹅是白色的,直到大量的黑天鹅在澳大利亚大陆上被发现之前,这是完全理性的一种猜想。

理性的反面是愚蠢,不是非理性。非理性指的是故意忽略处处可见的知识。比如坚持认为某位简历完美贴合需求的求职者不适合这份工作。

所以,非理性的行为都是故意的,不是自然的。

非理性在股票市场中总是不断发生,很多人愿意持有已经大跌特跌并已经毫无起色的股票。理性的做法是能获得收益就持有,不能就及时止损。所以说,人总有些方面是非理性的,那么群体呢?

群体的非理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与群体冲突上。事实上,一些组织结构鼓励利己行为,往往是在牺牲整体利益情况下让小部分人受益。

情绪产生非理性思考——找不到保持我们的信念的反例也是。实际上,人们比以前更多地寻求信念上的确认和支持,尽管相反地去批判然后再看信念是否经得起质疑是更理性的做法。

因此,我们怎样才能变得更加理性?

依靠数据的力量。经济学,心理学和媒体的学生都需要学习基本的统计学知识,这不是一种巧合,这充分说明了统计学是可以帮助你有效降低作出错误和非理性选择的可能性的一门学科。

举个例子,有一项研究问被试者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平均每天会有45个孩子出生的医院和一个平均每天会有15个孩子出生的医院,在一年之内,哪个医院会先出现“60%的新生儿是男的”的情况。大多数被试者都会认为,两家医院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统计学的知识很快就可以解释,应该是小医院更有可能会出现“新生儿60%是男的”的情况。为什么?

当你进行一次已知概率的随机试验越多,该事件的观测频率就会越来越接近他们的发生概率。这就叫大数定律,因为样本容量越大,真实频率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大医院会更多地出现男新生儿和女新生儿各占一半的情况。

总结:

在做大决定之前不要着急。

增广见闻,拓宽视野​​​​

这些锅,激情不背


2015年6月,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演讲。他分享的其中一个杰出的理念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都引起了共鸣:

“你要找到你爱的东西……做伟大的事情的唯一途径是真正爱你所做的。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寻找,不要停下来。”

我相信,所有爱着自己工作和行业的人会同意激情在培养你的动力,帮助你在枯燥中获得乐趣和困难时为你带来正能量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激情是一切的顶梁柱还是一切的终点?

大概在十年前,Y世代的周围充斥着鼓励你跟着感觉走的大量信息,整个大环境告诉他们,只要你勇敢跟随激情的方向,只要你坚持信念,胆识过人,钱不会是问题。

作为一个相信快乐促进职业发展的人,我必须严肃地声明,这句话具有危险的误导性。诚然,如果你每天都可以做你喜欢的事情,你的生活会洋溢着愉快的气息。

但是,激情这两个字,不做背锅侠。

激情从来不是你创业的原动力。可能你不想总是被命令所以选择命令别人,但是这不叫做追随激情。

首先,你喜欢做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企业里面做,经常还可以得到前辈的指引。就算你有幸进入了你喜欢的岗位,难缠的老板,恶心的企业文化,自身发展和公司前景矛盾等等的问题随时会发生,到处都在发生,把原本你对于职业生活的美好想象和憧憬无情打破。

其次,就算你的梦想的确是拥有自己公司,你也一定会有客户,他们对你公司的业务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眼巴巴地希望他们可以对你满意。归根结底,你也还是有老板,并不是无拘无束无比轻松的。

顺便提一句,我觉得尽管我们是受雇于别人,我们仍然可以是自己的老板。不管我们在职场中的地位高低如何,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如何自我督促和自我激励。这是态度问题,同职位无关。

所以,如果你只是不喜欢被别人带着,指向的结论不应该是辞职然后所谓“追随激情的脚步”去开公司——除非你本来的梦想就是自己创业——而应该是你首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工作中与人交往和相处的能力。

私以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才艺秀太多了,而且都被精心包装成了真人秀节目。要创造节目效果并不一定要扭曲事实和参与者的真实形象,只需要加点料或者只告诉观众一部分真实就成功了。观众的深陷其中,加上凶猛推手的操纵,例如营销号的推送和公关团队的运作,联合炮制出了一大锅自以为是的成功学鸡汤,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以为这是正常风气,是追梦路上的必经之路;小有成就的那一撮人面对晚辈的饭桌上就有了谈资,最后真人秀节目组都因为这种热炒赚足关注度,名利双收。就比如那些看起来很燃的话:

“我就要唱歌!”

“当我十岁的时候收到一双舞鞋作为生日礼物,我就知道我这一生和舞蹈分不开了。”

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相信,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像是找到神秘宝藏或是同灵魂伴侣相伴一生的童话。当我们经历了数不胜数的失败后,终于对某样东西有了激情碰撞的火花,沉浸在找到归属的陶醉感觉中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以至于我们认定它是那么的无可替代,这一生都离不开它了。然而事实上,和很多人都说他们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的逻辑一样,我坚定地认为,人都会喜欢超过一样东西。实际上,那些说不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的人应该是挺纠结的,因为他们享受的事情太多,并没有说喜欢某一个甚于其它的。

除了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兴趣这个情况,我也相信兴趣可能会越来越多。一些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在很多人眼中,成功的模式是“穷极一生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且适合的方向”。但是他们在其它领域活动时候的状态,是终日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还是和改行之后一样勤勉,在他们的回忆录出版之前很少人知道。如果情况倒过来,他在前一个领域已经享誉国际之后,再转向其它方向,比如担任皇家造币厂厂长的物理学家牛顿,我们说他不断挑战不断进取。其实,不论是在什么地方哪个领域,他们很有可能一直都保持着认真专注,坚持学习的习惯,他们的成功和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没有联系,有可能是把热爱又延伸和扩大到了另外一个领域。然而很多人却津津乐道于时间上的微妙关系,随意揣测背后的故事而忽略让他们成功的优秀品质,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思维和行动上的偷懒。

很多人都太高估热情和理想的力量,认为只要怀揣着理想信念和一腔热情,多枯燥多困难的工作都可以像度假一样轻松愉悦,没有烦恼。有人甚至说,希望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来享受生活,最好一周只工作四个小时。

抛开喜不喜欢有没有激情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是会疲惫和沮丧的,各行各业各岗位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和辛酸。一旦你认为当下的工作太辛苦,那你一定是被困难和障碍吓倒了,工作热情不是你应对客观存在的问题的护身符。

“工作生活两平衡”和“跟随激情”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更谈不上因果性了。一个讨厌自己的工作的人也可以总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工作,并且不耽误运动,娱乐,和家庭聚会的时间。有些爱一行干一行的人在时间和生活管理上是失败的,尽管他们时间上自由,工作空间也足够。他们有时候倾向于过度工作,然后下一次又工作时间短一些,但这又引起了心中的愧疚感,于是第二天拼命工作,如此恶性循环,他们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

假如你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几乎足不出户,我想你是不会抱怨工作生活不平衡的。平衡是一个关于理清本末主次的命题,关键在于制定好自己的计划。处理好工作生活的平衡纯粹是一项可以习得的能力,和你是雇主还是雇员,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的工作没有关系。

假如你幸运地投身于自己喜爱的事业当中了,生活中该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还是会出现。亲人离去,遭到拒绝,遭遇失败,爱情实力,生病,这些都是生活中铁定会出现的烦恼,并且任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你的工作热情在蜜月期之后的消退,也会让你眼前的这份工作和世间其他工作没有什么区别,不再像以前那样闪闪发亮,你眼中更多的是负起责任。

在职业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遇到失败挫折甚至方向上的动摇的风险很大。有幸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在被困难打到之时,你会毫不犹豫来一个充满力量的鲤鱼打挺站起来。

除了“发疯似的向前冲”,让你重回正常轨道的不是你对于工作的热情,而是找到“为什么我想要做这件事”的答案,而不是“这件事”,热情比你想象中的更容易被打败。与其说这是让自己的原因更加明确,不如说这是让自己比以往更加看清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也有人说他们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深信激情存在的意义不是让你盲目去跟随。看到自己的激情是你有可能有能力创造出伟大的东西的信号,这很好!

激情负责必要时候创造趣味,它为你朝着目标行进的时候布置愉悦的气氛。在艰难看不到尽头的职业生涯中,它至少支持着你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虽然不能支持着你在挑战中一定不被打败。

激情可能会是路上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仅仅依靠激情是不足以成功和满足的,还需要其它东西,比如能力,执着,不断地工作,适当的人脉,甚至合理的时机。最重要的是,出于正确的原因追随你的激情。​​​​

The perils of naïve diversification



Many investors buy into a large number of funds to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The assumption is that the more stocks or funds they hold in the portfolio, the better the diversification.

This is wrong. Two funds can have huge overlaps. For example, a value weighted fund covering ASEAN and another covering Singapore will achieve minimal diversification. The top holdings in the ASEAN fund will be from Singapore anyway. In this case, it is much better to own 2 funds without overlap – a European fund and a Singapore fund, for example.

The case becomes more complex when the number of funds increases. You can own more than 10 funds, but have less diversification than another investor with 3 simple, non-overlapping funds. 
Here’s another example:


  •       Global equity fund
  •       U.S equity fund
  •       Dow Jones equity fund
  •       NYSE equity fund
  •       Global financial fund


These 5 funds will have huge overlaps. We know the biggest firms are listed in the U.S and may also be domiciled in the U.S. The largest firms may also be on the Dow Jones. Most importantly, firms in the U.S, on the Dow Jones and listed on the NYSE are likely highly correlated anyway.

We could build a simpler portfolio with much higher diversification benefits with a Japan fund, an Indonesia fund and a US fund.

Here’s a real example: CIMB FTSE Asean 40 ETF (SGX:M62) claims to invest across ASEAN. But the fund holds close to 30% of Singapore financial and telecoms stocks. Close to 70% of the fund is concentrated in financials and telecoms. This ETF is not diversified sufficiently across ASEAN.

A much better alternative to achieve ASEAN coverage is to buy ETFs covering ASEAN nations, or stocks of ASEAN nations.

Investors should read fund prospectus and avoid naïve decisions in investments.

Active management shrinks under index funds' pressure



Passive indexing is taking out more AUM, from active management. This trend is unstoppable and it is only right. Retail investors need exposure to very cheap, non synthetic, index funds.

Aberdeen recorded its 15th consecutive quarter of net outflows last month.

Amin Rajan, chief executive of Create Research, the asset management consultancy, said: "The threat from passives is keeping CEOs awake at night."

The diminishing role of investment researchers


As passive investing grows, the need for discretionary investing services reduces. This is especially so for retail investment. For smart money, quants introduced smart beta, automating unique factor loadings. In both cases, the picture of an analyst in front of a laptop with his valuation model may cease to exist in the long term.

Research firms charge six figure sums for their services. These fees are loaded into funds. Fund managers can choose to hug the index and lower the cost, casting responsibility of performance to the market, or pay for such services and try to outperform the market. The choice is clearer in these days. A wide majority of funds fail to beat their benchmarks persistently. The number shrinks over a longer horizon. To lower costs, fund managers are more likely to give up these services, whose value is harder to ascertain, than other stickier expenses (e.g. bonuses and salaries).


Buffet, Bogle and the late Ben Graham advocated index investing. They assumed the market was efficient. Based on decades of investment returns, they seem to be right. In this case, most researchers are unlikely to add to the discovery of alpha. Perhaps they can create a healthier ecosystem by discovering fraud and dissecting financial info. But the role of creating information is quickly being disrupted by data analytics and social media. Alipay’s Sesame Credit analyzes trustworthiness by the data they collect from customers – their buying and selling patterns, their credit decisions and social media behaviour.


My take is that demand for investment researchers will decrease. 80% of sell side reports do not add much value. Charting of financials and repeating press releases simply do not make the cut anymore. The few star thinkers will continue to command high pay in buy side. Like logistics, e-commerce and payments, the research sector will likely be disrupted.

A position of rest - minimalism


平和是一种姿态

最烦人的正是所谓"小事"。上班路上的堵车,各种噪音和烦闷的环境都在掐死我们原本平和的心境。当我们不再平静的时候,也会尝试着去努力稳定自己的情绪。而当情绪终于也失控了,人就会完完全全被周围环境支配。我们开始更在意其他人,于是会毫不犹豫地回应他人的冒犯。而在内心平和的时候,我们思考的更多的是别人动机和目的,而不是别人怎么看自己怎么想自己。

怎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平和?内心平和不依靠外界获得。平和是一种哪怕外界正在拼命消耗和掏空我们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和平衡自己的状态。如何保持平和的心境?主动减少自身肾上腺素的分泌,平静的方式去工作。肾上腺素激活情绪,点燃怒气,让我们变得就像猛兽盯着猎物一样,随时会出击。如果我们总保持着肾上腺素满格的状态,它带来的压力是致命的。肾上腺素有很有用,但是平时一般都用不到,战斗或者逃跑的时候可能用得上。但是我们的常态,是保持平静。

平静的而不是心神不宁的心境中工作很重要。不论是做什么,都要让心境不受打扰,远离忧虑。哪怕是DDL临近,也要平静地工作。压力对清晰的思维和更高的效率毫无贡献。平和是一种姿态。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进入焦虑的状态中,和负能量的朋友保持距离,不要和总是批评指责你的人结婚。

爱自己,就从停止焦虑开始,把那些烦扰的小时减到最少,让平和的心境不断延伸。

Working from a position of rest

We may get frustrated by many little things in life. On the way to work, traffic jams, noises, distractions can affect our peace. Without peace, we may feel to control our emotions. When we are unable to control our emotions, we get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We react to people's insults, we take people too seriously. With inner peace, we enlarge our people motives - lesser of what people think and feel of us.

How do we achieve peace? Peace cannot be given to us by others. Peace is a state that we maintain within ourselves even when others try to rob us of it. How do we maintain peace? Reduce adrenaline, work from a position of rest. Adrenaline pumps up our mood, it makes us angrier and adrenaline gives clarity, just like an animal hunting for food. Adrenaline is not the usual state of mind. Stress resulting from adrenaline kills if we allow adrenaline to fill us up often. Adrenaline has its uses, but it is not the usual state. You need it in a fight or flight situation. But always maintain a position of rest.

Working from a position of restfulness not restlessness is important. Whatever you are doing, let not your heart be troubled. Let not your heart be stressed. If you are near a deadline, work from a state of restfulness. Not an inch of stress can help you thjnk cleaner and work faster. Yes, rather lose your job than get stressed daily. Rest is a position. Do not allow yourself to get into a position of stress. Simply avoid friends with negativity. Do not marry the guy who convicts and condemns you.

Love yourself. Start everything from a position of stress. Minimize the smaller things in life, enlarge and bring to importance peace.

Investing in Singapore


Many cheaper tools in the US and U.K. don’t exist in Singapore. Robinhood App, an application that provides free trading is not yet in Singapore. Commissions for trading in Singapore is still expensive which minimum $30 (including GST) per trade. In US, many brokers don’t charge a minimum.

Why are thes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Cost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factor. But even without these cheap tools, there are ways for us to remain competitive. Here are a few rules


1.Don’t buy actively managed funds. There’s plenty of literature on how active funds don’t outperform their market benchmarks.



2.Buy cheap. Always use the cheapest providers. In Singapore, go to the exchange and buy simple ETF products. Going through an expensive intermediary will be incredibly expensive. Why pay more than 0.5% annual expense on active managed funds?

3.Know that actively managed funds regress to the mean. I.e, hardly any actively managed fund persistently outperforms the market.


What does this mean? Buying a combination of funds through an intermediary will not be your best move. Think about the fees you can save if you invest through a simple broker on the capital markets. Here’s a short article on how to invest in ETFs.


For more such articles, follow www.seekingreturns.com

Active funds: frequent underperformance, higher expenses and underrated risks


The scale of passive funds is growing. Passive funds now account for 32.5% of US assets managed in mutual and exchange traded funds. According to data from Morningstar, $223.1 billion outflowed from actively managed funds; meanwhile, passive funds saw inflows of $418.6 billion in 2015.

For the year 2015, 66.1% of large-cap managers, 56.8% of mid-cap funds and 72.2% of small-cap managers underperformed their relevant S&P US benchmarks. Over long time periods, 82.1% of large-cap funds and 88.4 % of small-cap managers fail to match their benchmarks. Of all the 678 domestic equity funds in the top quartile for performance over the year to September 2013, only 4.3% stayed in the top quartile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2015. This means very low persistency. 

There are two ways to earn higher returns: to find an excellent manager or an unbeaten strategy or to reduce the cost. It is proven that the former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On average, active funds will roughly match the index before fees; that means that after fees, most of them will lose to the index. Style Research’s survey provided evidence for it. Among 425 global equity funds, 31% of them outperformed the MSCI World. Without taking any costs into account, however, 59%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beat the index. That is to say, 28% of funds charged too much to maintain the beat-the index performance.

For those that do manage to outperform, size can become a problem. Strong performance attracts more money and larger funds find it much harder to beat the market. A research by Stambaugh found that the scale also affects performance and that a more skilled large fund can underperform a less skilled small fund.

Is there no end to liquidity?

Central banks have flooded financial markets with liquidity since 2008.



But not all central banks and banks implemented QE policies immediately. UK and US led QE activities because their economies were heavily dependent on financial system.

The initiate intention is to stabilize financial markets and provide liquidity so banks will not fail. But I thought the priority was to support aggregate demand.

This causes some divergence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deployed aggressive monetary policy action to support sustainable growth and to minimize financial market instability. The divergence arises from various government’s claim to reform tax for corporates,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and investment plans. This causes a disjoint between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This leads to credit market explosion. In US, Fed’s balance sheet is now close to 25% of GDP. The case of Japan is even more unimaginable. Credit markets have doubled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is is a rational response to liquidity and low rates.

The chart above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bond markets has changed. Bonds are now increasingly held by mutual funds and other types of funds. This means less market making. This also means most funds have now acclimatized to high liquidity situations.

The key concern is the impact on these investors when rates eventually increase?

Will they systematically face more volatility? Will there be sufficient liquidity to unwind? Aggressive monetary policies can create asset bubbles. This is especially so in equity and credit markets.

Based on basic Keynesian models, the governments of the world should support policies that increase aggregate demand. An example is investing in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at will increase spending. I am worried if the only plan is to continue increasing liquidity.

Today, I closed down my online tailoring site at www.goodshirtseveryday.com.



About 6 years ago, I had the idea that we could simplify the process of tailoring from measurements to designing. I found the best tailor in Malaysia and put together a website for this purpose. Users could see the design their shirt and see a prototype on screen. They could measure themselves. I provided a guide.

Growth was always weak. The site was built on PHP and JQuery. Making changes on the site was difficult. I understand code, but I am not a professional developer. After paying for development and all expenses, it became tougher to break even.

It was tough to trade off margins for growth. These were some practical challenges and I intend for this post to record some of these.

First, it was difficult to keep track of the fabric that was still in stock. The tailor would run out of fabric from time to time and I had to switch fabric pictures. It created a lot of pain for customers each time I email them to inform them ofstock outs.

Second, after considering logistics costs, the margins were too thin. We often underestimate cross border (Singapore-Malaysia) logistics costs. Customers don’t always see this.

Third, I was bad at marketing our services. I paid Facebook dollars, ran twitter and all major social media accounts. I spoke to friends. The highest conversation was word of mouth.

I had emotional moments when I was frustrated with coding issues and software problems. I reminded myself that I was a minimalist. I turned this pipe of problems off today. It was always painful to kill a project. Dealing with sunk cost mentality was painful. 

Today, I channel the time and effort saved on this project to getting better rest and to other ideas.